从鱼尾处,沿鱼背一侧上拉,两刀剁下鱼头,一条鱼就成了两条。每条再剁5刀成6块,每块再按订货顾客要求剁成小块。一条2公斤多重的白鲢鱼,张洁收拾干净的时间是30秒。
今年35岁的张洁,身材纤细,长相甜美可人。她从十四五岁开始帮助父母卖鱼,剁鱼这个活她坐在农贸市场的小凳子上已干了20年。今年正月初九,她开了直播。没想到这样的工作场景吸引了几万名粉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30日,正在姑嫂树农贸市场直播卖鱼的张洁。脸上布满剁鱼时溅起来的血水。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看着瘦瘦小小的她,干净利落地剁着鱼,粉丝们发出感叹:“劳动真的可以很美啊!”
5月23日、30日的两个凌晨,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武汉姑嫂树农贸市场12号档口,看到坐在湿漉漉的地上杀着鱼的张洁,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你好辛苦啊!”张洁露出温暖的笑容:“我不辛苦啊,我干的就是这个工作。”在直播间,她也是这样一遍遍安慰心疼她的粉丝。
张洁的网名叫“飘摇的草”。2018年短视频兴起,与很多武汉年轻女性一样,张洁也很快喜欢上了用手机拍视频。她注册了一个账号,拍短视频发上去。所拍内容,有的是唱歌对口型,有的是跟着跳大家都在视频里跳的舞蹈,还有的就是生活工作的日常,在市场里剁鱼的视频是她上传最多的。大多数视频只有几十个点击量,点击量几百的也有。张洁从不操心大家看不看,“我就是自己拍了自己玩”。
今年正月初九,张洁开了直播,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直播杀鱼、剁鱼。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张洁在姑嫂树农贸市场有一个2平方米卖鱼的档口,做的是批发生意。每天凌晨1点多,她就要与丈夫李丰一起开上面包车去汉口北的水产批发市场进货,再拖到姑嫂树市场杀好、剁好。每天的货,五分之四是客户头一天定好的,他们通常会在清晨到市场买菜的时候一起拿走。剩下的五分之一,卖给早晨零星来的没有预定的客人。
今年正月初九,是张洁过年后开工的第三天。市场里很多商户会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工,再加上是凌晨三四点钟,市场里没有什么人。张洁突发奇想,“要是我直播,会不会有人看呢?”
用一个简陋的自拍杆,将手机固定在砧板前,镜头对准砧板,这样剖鱼、剁鱼的全过程就可以完整地拍下来了。
30秒,张洁就可以收拾好一条鱼。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张洁紧张得手发抖,一句话也不敢说,把头埋下来。平常杀鱼时,刀就像长在自己手上一样,动作如行云流水,居然因是第一次直播剁得有些不自在了。
“好多粉丝进了直播间!”凌晨4点,有4000多人在直播间观看她杀鱼。这令张洁很是感动:“这个时间,大家都还在睡觉,他们为什么要来看我杀鱼呢?”
直到一个多月后,张洁才敢在直播时问大家这个问题。张洁的直播从凌晨4点杀鱼时开始,直到早晨七八点杀完最后一条鱼时结束。这段时间里,她要全神贯注地杀四五百斤鱼。
看她直播的,有刚下夜班的人,也有刚起早床准备去上班的人。他们以做体力活的居多。
“我们在你的工作中看到了劳动最美的样子!”这样的回答,不仅令张洁感动,更令她忐忑:“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一些。
张洁开直播时,她视频账号的粉丝数刚到1万人,现在她账号的粉丝数已超过7万人。“我不是网红,我理解的网红,应该是‘雨衣姐姐’那样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在疫情期间穿着雨衣给抗疫人员做饭的“雨衣姐姐”是张洁的偶像。
曾是“流动儿童”
因为张洁的网名是“飘摇的草”,直播间里大家喊她“飘姐”。
张洁记不清自己是哪一年取了这个网名,只记得那时还没有短视频、微信、微博。1988年7月在武汉市汉阳区一家医院出生的张洁,曾经是一名“流动儿童”。她的父母很早就从湖北洪湖来武汉打拼,先后在汉阳区和东西湖区养鱼。1998年张洁10岁时,洪水冲了张家的70亩鱼塘,父母欠下十多万元的债,不得不带着4个孩子来姑嫂树市场卖鱼。
“我们是流动人口嘛,小时候就经常搬家,没有那么安稳的生活,就感觉一直在漂泊,希望自己要像野草一样风吹不倒,雨淋不坏。”张洁这样解释自己网名的由来。取下这个名字的时候,张洁还很年轻,她以此作为对自己的鞭策。
手机自带的美颜功能,过滤掉了刀起刀落时溅到张洁脸上脖子上的血水。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但在直播间里,并没有人关心这个网名的前世今生,他们叫着“飘姐”,也习惯了每天“飘姐”凌晨在直播间里与他们互道“早上好!”与他们聊着家常的“飘姐”大气爽朗,亲切随和,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问题她都会有植根于生活的见解。
在张洁档口的对面,是她61岁父亲的档口。与人打招呼,一开口,张父就是洪湖腔。张父一直卖的是白鲢鱼。5月23日、30日的早晨,张父那里没有顾客来,他举着正在播放国内新闻的手机睡着了。
张家一直做批发生意。很长一段时间,白鲢鱼是当家鱼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能卖个一两千斤。靠着一间鱼档,张父张母还清了养鱼时欠下的债务,在武汉这座城市养大了4个孩子。
身为流动人口子女,张洁小学6年换了5所学校,上的基本上是那种专门为流动人口子女开办的民办学校。身背债务,一家6口人租住在20多平方米的城中村私房里,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其他需求被压缩了。
辍学回家的张洁,主要任务是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有时在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去档口帮忙。年龄小,人也长得瘦小,“刀都提不动”。
15岁那年,父亲遭遇了一场车祸,张洁正式到市场开始卖鱼。“他喜欢市场,这里多好玩呢!”张洁能理解为什么生意清淡父亲仍然要守在这里不愿意回家。他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场景都在市场里。“我们这个市场品种多、商户多、价格实惠,几十年了,人气旺得很!”对市场的热爱,35岁的张洁不亚于61岁的父亲。
“过去买白鲢鱼的人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得也好了,吃白鲢鱼的家庭很少了。一来现在鱼的品种越来越多,二来白鲢鱼做得不好腥味重。”张父现在的客户主要来自餐馆、酒店,而来张洁这里买鱼的,有做盒饭的,有做称菜的,还有工地、服装厂、搅拌站等单位的食堂。
弱女子干着重体力活
手起刀落,1.5公斤到2.5公斤的鱼在张洁的手下,30秒就变成整齐的鱼块。那刀就像长在她的手上,充满了力量。
现在的市场还在恢复中。最近的一周,张洁每天要杀300斤到400斤白鲢鱼。她的进货数据显示,她平均一天要杀500斤鱼,一个月就是15000斤,一年就是18万斤。
每天干到早晨八九点钟,鱼都被买走了,张洁两口子就可以收摊回家了。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张洁是那种很耐看的美丽女子,五官端正又不失妩媚,又会说话,很受粉丝的喜欢。直播时,手机自带的美颜功能,过滤掉了她因常年深夜无法休息而泛青、松弛的眼睑,过滤掉了她剁鱼时溅在脸上的血水。隔着屏幕,他们更看不到她握刀的右手掌上有7个老茧,那是用刀时的着力点。但他们看到了张洁在挥刀时展示的别样的美。
张洁很高兴,来她直播间的人不是来看她的脸的。“我有手艺,吃的是技术饭。”在整个姑嫂树市场,没有谁像她这样剁鱼。
这个技术什么时候掌握或者发明的?张洁说不清,她说自己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去改进,如剁鱼背那里,原来是横着剁,两边一片,中间就是骨头。有一天,一个做称菜的顾客说,这样剁骨头的那块就没有人要。张洁懂了他的需要,改进了剁法。“杀鱼也要很用心才行,你不去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会改买别的菜,吃鱼的人就会少了。”对张洁来说,吃鱼的人越多,她的生意才会越好。
有做盒饭的人来问她,一份盒饭里装几块鱼合适?张洁先问他一份盒饭卖多少钱,成本要控制在多少,然后再给出合理的建议。她给做盒饭的交货,鱼被她剁成小豆腐块状;那个工地食堂老板娘要的货,鱼是一两一块,“这样农民工吃得实惠”。
两块旧砧板垒起来一个操作台,外套一件家常的厨房罩衣,穿着防水裤,张洁坐在一个小凳子上,低着头,打鱼鳞、剖鱼肚、抠鱼肠、剁鱼块,两三个小时人缩成一团窝在那里。直播间的粉丝看了心疼她,告诉她,砧板太矮了,时间久了腰会出问题,建议换成一个操作台,直播也好看,人也舒服。张洁告诉他,垒起来的砧板泡了水很厚重,剁起鱼来不会跑,操作台看上去好看,剁鱼时会跑来跑去,“好看但不是剁鱼的”。她还是听从这个粉丝的建议,又加了一块旧砧板,让操作台高一点。她每年要淘汰一到两块砧板,正好用上。
凭自己的劳动赚钱
每年只是在过年时从腊月二十八休息到正月初六,每天需要在深夜一点半起床开始工作,然后连续数小时在农贸市场潮湿的环境中杀鱼,张洁的辛苦令很多粉丝心疼。他们建议张洁:“你人长得漂亮,别杀鱼了,打扮一下,专门开直播赚钱。”
张洁笑笑,“我的主业还是不能丢的”。在张洁看来,自己做生意,虽然很辛苦,但是凭手艺吃饭,已经做了20年,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几十年她都有可能在菜市场里面做生意。张洁说:“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
直播完,张洁与直播间网友说“再见”。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我是一个卖鱼的,我脸上擦得像个唱戏的样子在那里卖鱼,或者是穿得像唱戏的在那里卖鱼,那就不像卖鱼!”尽管现在粉丝暴涨,热度上升,张洁还是一切如常,穿着防水裤,套着厨房罩衣,戴着长袖橡胶手套。
开直播2个月后,有外地的一家MCN(注:“MCN”是Multi-ChannelNetwork的简称,一般指多频道网络)公司找上门来,希望能与她合作。张洁拒绝了,一是公司是外地的,要去公司看看,每天的生意怎么办?二是与公司合作后,公司要你卖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么办?
有粉丝建议张洁:“白天可以去在直播间打PK,这样来钱来得快一些!”张洁说:“我不喜欢这样,我在那里跟另外一个人打PK,喊直播间里的人给我上票?人家的票是用钱买的,人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不可以平白无故让别人把钱送给你!”
上周,张洁在直播间开始卖刀。一个卖鸭子的人看上了她剁鱼的刀,一定要她挂出来。张洁找到厂家,厂家居然没有在网上销售。来回几次,最终这把刀出现在张洁的直播间里。
这样卖货,张洁不排斥了。“直播卖货,我要把我自己用得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我是凭自己双手挣钱,就像我卖鱼一样。”就是在直播间卖刀,张洁也是有一天无一天的,因为“我的主业还是卖鱼”。
“不管什么天气,我出来劳动,挣了钱,买了好吃的回去,一家人坐在一块吃,那就是很幸福很开心的。”张洁说。
张洁开上小面包车回家,因为常年拉鱼,车上有挥之不去的鱼腥味。长江日报记者 田巧萍 摄
直播改变了张洁。那么多人喜欢看她窝在市场的一角,杀鱼、剁鱼、卖鱼,还关心她鼓励她。在寂静的夜里,大家互致问候,像朋友一样拉拉家常,鼓励她支持她,这些都使张洁看到了自己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过去20年,她凌晨在清冷的市场里一个人埋头苦干。现在边干活边和大伙聊天,感觉日子丰富了很多。她过去觉得自己是个卖鱼的,走出去会很自卑,她现在觉得这个职业也挺不错。
(长江日报记者田巧萍)
【编辑:王戎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