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文昌会文镇元丰田洋高标准农田里,连片的水稻田内绿色的稻苗长势喜人。农田里,沟、渠、路等生产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稻田间,会文镇白延村委会农机合作社工人们正使用无人机撒肥,实现水田数字化管理。

“现在的水田旱能灌、涝能排,农机开得进来,粮食能运得出去。”该村种植户陈庆理赞道,预计今年的水稻亩产将突破1100斤,一亩增收至少200元。

让种植户丰收信心倍增的“底气”来自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海南已建高标准农田477.5万亩,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海南不单满足于提高地力实现旱涝保收,还通过围绕农田建设创新提升生产体系,不仅建设好,更要管好、用好,让“高标准”寓意更丰满。


(资料图)

“小田并大田”

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种植户陈庆理说,现在种田和以前差别很大。

以往每家每户都是几亩地,农机进不来,靠着人工插秧种植忙活半天,亩产也不高,导致愿意种田的人越来越少。

去年元丰田洋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乱糟糟的“补丁田”、“巴掌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笔直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农田旁的道路也硬化了,不仅农机能进来,丰收的粮食也能及时往外运。陈庆理说,以前农田基础设施差,天一旱稻田就没法播种,台风雨季水田里的水又排不出去,种田的农民只能看着干着急。

如今水田基础设施建好了,水渠浇灌到田里,前段时间没有降雨也不耽误生产。“依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亩均提升粮食产能约200斤,农户一亩增收至少200元。”文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文昌共建成1.34万亩高标准农田。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文昌市采取“缺啥补啥”的方式,积极探索创新土壤质量提升和小农水建设模式,真正促进高标准农田向良田、粮转变,提升农民和种粮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长远发展。“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每亩农田年平均增加粮食产能约80公斤,瓜菜产能提升200公斤,每亩均增收约800元。”该负责人说道。此外,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文昌不断选育地方优良水稻品种,打造“公坡香米”品牌,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优田优粮、优种优产”。

管好用好

多举措做好“粮田良用”

近日,在文昌召开的海南省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曝光”了一批质量不达标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在于数量,更在于质量,提高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和管护质量,才能确保高标准农田发挥真实效用。”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多措并举管好用好高标准农田。

前不久,海南省首单高标准农田IDI保险落地。很快,多个市县高标准农田纷纷参保,借助金融保险全程介入高标准农田工程质量监管并参与日常维护和修复,在原有部门质量监管基础上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上了一把“安全锁”,同时高标准农田日常维护和损毁修复也得到了保障。

为了让高标准农田发挥更大效用,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还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行动立足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综合能力提升,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田间道路、电力设施、土地平整等工程和设施,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对高标准农田在建、待建、已建工程开展全面摸查,重点摸查偷工减料、质量不达标、监理走过场等问题,对摸查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确保工程设施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