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中,要论军事谋略第一,当属白起,李牧还得靠一边站。白起在出身上也与其他将领不同,当时秦国老世族白家受到了秦国政策的权利限制,想要人前显贵就只能通过军功制进行升迁,而白起就是从一个战国小兵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的。

要说真正让白起闻名天下的一战,史学家普遍都认为是伊阙之战。这一战白起以12万秦军击败了韩国与魏国的24万联合大军,而且打得是战争概念中最难的歼灭战。以12万全歼24万敌军想想都不可能,但是白起偏偏做到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伊阙之战的地点经过史实考察是如今的河南省洛阳市区往南约为2公里的龙门。两山夹一水,地势显要,只要在此驻扎一只擅长弓弩的远程兵,敌军基本上难以破开防御,更何况韩军在当时最擅长的武器就是弓弩,白起想靠骑兵打开正面战场也根本不可能,伊阙就像个葫芦口,想要过关宛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兵者诡道也。白起当即决定对歼灭三要素中的人和先下手。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白起利用了魏将公孙喜和韩将暴鸢的相互猜疑链,先是起书一封给魏将公孙喜,用土地诱惑魏国瓜分韩国。如此简单的离间计,当即被识破了,而这只是白起的下的第一手棋。

这第二份信是写如何感谢公孙喜的配合,他命人假意送往魏国军营,但暗地里故意被韩国的探子捕获,韩将暴鸢收获后。虽然不敢明确断定魏国有通敌的嫌疑,但是怀疑的引线就埋下了,就等一个契机。可能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韩军主将暴鸢不和公孙喜说清楚呢?

这就涉及到黑暗森林法则了,两军只能相互试探,但永远不可能坦诚,因为谁也不敢肯定友军的心一定是偏向自己的。之后白起对伊阙这块地里位置进行了反复勘探,久探之后,发现敌方阵容前地域并不宽广,视野受限。白起顿时就计上心来,一条佯攻之计出现了。

白起以一万兵力驻扎在敌军的正面战场上,且整天都叫士兵吆喝动作,韩魏两军看起来更觉得面前的是十万大军在蓄势待发。这里又有疑问了,为什么韩军和魏君不主动出击灭掉白起大军呢?这里就得解答下了!

韩国和魏国结为联军,心思却不一样,双方都想看对方先上,且占据着伊阙这块地势显要的宝地,双方更不愿意涉险了。这就给了杀神白起一个地利机会。最后就是天时了。

白起以正面战场一万兵力为饵,吸引住韩国和魏国主力注意,自己早带着11万兵力绕到了韩国和魏国的后方战场了。当时的阵容是韩国在前,魏国在后,白起绕后一直按兵不动,将时间一直挑到了夜间时分。对天气有一定了解的白起,当即就断定夜间伊阙会有暴雨袭击,当时三军以下雨为号,此一手直逼魏军后方。

魏军主将公孙喜面对来势汹汹的白起军队,果断后撤打算与韩军主力汇合。整个军队开始了后撤动作,韩军的暴鸢蒙了,发现魏军往自己扎营处靠拢,觉得魏军有可能是叛变了。毕竟伊阙之后,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原,破关后秦军可直破韩国,攻取王都,魏国正好可以乘火打劫。

暴鸢一阵胆寒,正想着怎么应对。却不知深夜里何处号叫传来,正面战场的一万秦军宛如打鸡血一般,蜂拥着冲上来。韩军不知所措了,前有白起大秦军,后有魏国大军,双方一混到一起,顿时就是鸡飞狗跳,乱刀挥砍,韩国军队和魏国军队还没发力就已经死伤大半。

白起再用11万军队展开了合围之势,宛如一张大网将深夜里的韩国营寨以及魏国大军包裹在内。届时四边军队呼喊,兵器短接之声传来,待到天亮时分,韩军主力和魏国主力以及消耗大半。最终白起一声令下,四方大军冲刺击破,这才有了后世的24万兵马全歼的壮举。

此一战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白起利用人性多疑,又以1万兵力为饵,堪称是歼灭战的教科书。

感谢大家阅读完此篇文章,喜欢的点点关注,我是徐说史。

关键词: